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和中央一系列治污“鐵腕”政策的實施,中國各地政府普遍加強了對環境污染的監管治理,由此催生的專業化治污需求刺激了環保產業的發展,也加速了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。
為遏制生態環境惡化,提升治污專業化水平,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“建立吸引社會資本 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,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”,加快了中國環境治理由“誰污染、誰治理”向“排污者付費、第三方治理”的轉變。此外,新《環保法》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等一系列治污新政的出臺,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時,也都提出鼓勵促進環境領域多元融資。
面對治污市場這塊“大蛋糕”及利好的政策導向,治污企業積極尋求與地方政府開展治污合作,各地環保領域PPP項目不斷增多。
業內人士認為,政府引入社會資本治污,一方面可以減輕財政壓力,從過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為監管者,另一方面“讓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”,有利于提高治污效率,降低治污成本。
環保產業是政策驅動產業,目前中國環保產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。政府應通過提高違法成本、嚴格環保執法來創造環保需求,以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環保產業。